森林碳匯與林業永續發展下林場體驗活動推動成效及公眾溝通契機與展望-以永泰林業針葉人工林為例

森林碳匯與林業永續發展下林場體驗活動推動成效及公眾溝通契機與展望-以永泰林業針葉人工林為例

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訂定2017年為國產材元年,可知國產材應用推動與永續林業發展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森林碳匯在全球對淨零排放議題的重視下,備受國際關切。環環相扣的背景下,為了讓社會大眾能瞭解及參與行動,公眾溝通是一關鍵。產官學界透過各種管道與方法,如:媒體、研究、活動、課程、工作坊等多元面向,用各種方式進行公眾溝通,其中藉由第一手經驗的林業現場體驗,必定是最直接且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2021年起由林業及自然保育署新竹分署、永泰林業生產合作社以及斯創教育工作群共同協力,於永泰林場竹東事業區第七林班打造一「永續林業體驗示範場域」,透過軟硬體的建置,提供民眾完善的林場體驗。在硬體部分,在林場除規劃合適進行活動的場域路線及安全評估外,亦利用永續設計與友善環境施作的方式,使用國產材構築一木構雨遮教學場地,讓民眾能更舒適的沉浸在森林中學習;而軟體,則規劃推出多套活動方案,主題含括永續林業、森林碳匯、淨零、森林生態、森林監測、森林與生活......等,也因走入林業現場,活動融入了從造林、撫育、伐採、收穫、製材、加工等林木供應鏈的各項體驗,在親身參與中能更加認同與支持各項溝通議題。並在完善的示範場域建置及活動方案推廣下,期待於大眾諸多森林遊憩選項中,多一種不一樣知性與感性兼具的優質選擇。

為了呈現永泰林場在林業和林木工作上的多元樣貌,並融入森林碳匯、永續林業、淨零等主題,斯創教育工作群在活動方案發展上以「輕度休閒」及「深度體驗」為發展光譜的兩端,因應不同屬性對象發展推出4種方案。以下分別由輕度到深度做說明:
  1. 「森命之圈—大人の林場散策」,以體驗人工林場之美切入主題,對象為12歲以上至成人,主打森林五感體驗以及手作,是期待於人工林場放慢腳步感受學習的首選;
  2. 「森林∞生林—林場的與木慢學」,藉由與森林互動探討生活與森林之間關係,並化身森林調查員,體驗樹木測量換算成森林碳匯的過程,真切體會森林對我們的重要性,特別適合親子共學和一般大眾;
  3. 「林場見學—職人帶路深度學習」,對象則特別設定在和林木應用相關的專業工作者(建築師、設計師、工藝師等),期待他們在親臨林業現場瞭解從造林、撫育、伐採到製材過程後,更能理解與支持國產材使用;
  4. 「林業應援團—森林裡的Working Holiday」,二日型工作坊,為16歲以上一般民眾設計,配合林場生產階段,在林業生產循環中瞭解、觀摩和實作,有關造林、撫育、伐採、製材內容與歷程,進一步的支持永續林業的推動,並期待有機會培育青年族群投入永續林業工作。

於2021年至2022年,4類方案共推出執行12場次單日及二日型付費型活動,期間疫情尚為嚴峻,但每場次幾乎額滿甚至有民眾候補等候,可見民眾對於森林碳匯與永續林業主題的關切,及走入林場體驗有所渴望的。為瞭解是否能透過活動方案體驗,達成公眾溝通目的,我們於每場次活動後進行成效評估與滿意度調查,問卷採五點量表進行統計,12場次共收回110份有效問卷進行分析,得知活動對於民眾「提升對永續森林經營的認識與作為」是相當有幫助的(4.8);且藉由林場體驗更加「提升對國產木材的了解以及願意支持國產材」(4.8);在方案單元設計與安排上,如「森林手作、認識製材過程或是木材認證制度」,亦受到參與者的肯定(4.8);其他項目「行政聯繫、帶領人的說明以及整題活動安排」滿意度也高達4.7。從民眾的回饋中也驗證了實地走入林場,參與經過規劃設計的體驗活動,能促進相關議題公眾溝通模式的達成,並回應一開始公私協力共同打造「永續林業體驗示範場域」初衷。

有效溝通模式的建立,也讓我們在全球關注「碳」議題的時機點,看到了環境永續的展望,這兩年的發展是一個起點,也是一個契機。推動過程中除民眾外,也有不少重視且關切淨零排放及森林碳匯的企業主動與我們聯繫,讓員工有機會參與林場活動,除達到企業對內部溝通關切議題的需求外,並落實企業ESG的推動與發展。

而這樣公私協力的發展持續在推動與前進,由公部門、林場主提供生產性人工林的場地以及永續林業經驗,由專業的森林環境教育者提供不同屬性且完善的活動方案規劃與帶領,共同向社會大眾與企業團體,溝通永續林業及國產材應用的理念,促進其對森林碳匯重要性及淨零排放相關議題的了解,並能促使其以行動支持相關政策,最終達成公眾溝通的目的,實踐環境永續。

※此篇文章已於《2023年環境教育學術暨實務交流國際研討會》發表,並獲得優秀實務論文第一名。
  •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