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訪森林的理由14-環境教育人員的森林主題增能】


每個人拜訪森林都有不同的理由,又或許不需要理由,那你呢?

關心「碳」議題的朋友相信對於「2050淨零排放」並不陌生,這是國際間的共識與趨勢,臺灣也以此為目標積極展開氣候行動。其中林業及自然保育署針對「森林碳匯」研提路徑藍圖,以增加森林面積、加強森林經營管理、提高國產木竹材利用等策略,作為國家淨零排放的路徑規劃。而各分署轄下的自然教育中心,以「促進公眾參與永續森林經營」為下一個十年(2022-2031年)三大願景之一,逐步優化既有的課程活動和服務型態。

而作為環境教育教師,必須對欲溝通的林業議題有全面了解,才有可能帶出有溫度、有深度、有「林」感的課程活動。


從林到木、從木至材的針葉林業

不同的林地其經營目標不大相同,所面臨的挑戰也不一樣,因此經營管理方式也並不完全相同。斯創與林業保育署轄下的8處自然教育中心環教教師前往新竹的永泰林場,走入上一代孕育的森林中,從一棵棵筆直的柳杉身上感受到前人用心撫育的成果。在林場裡,斯創邀請環教教師化身為林業職人,一一把幼苗揹送到林班地進行補植作業,也走到五年生的小樹區和收穫後倒木乾燥的現場,體會永續森林經營的內涵。

為了更進一步瞭解從生產性人工林經營到木材加工、利用、認證的生產迴圈,環教教師們不僅拜訪森林,也拜訪了製材廠,現場觀摩原木變成板材、圓柱、木條、生質顆粒等各樣形態,並體驗CAS標章國產材檢測工作,直接感受從林到木、從木至材的循環林業真諦。



FSCTM永續實務的闊葉林業

悠久的FSC森林驗證在國際間具有相當的公信力,在臺灣擁有FSC FMFSC CoC的永在林業,是目前唯一同時取得FSCTM驗證的民間林場及加工廠,由於位在有強烈落山風奔騰的屏東車城,因此永在林業提供不同於製材後的末端產品,而是以香菇太空包所需的木屑為主要生產線。

斯創帶領自然教育中心的環教教師,透過在林木產業經營現場體驗林木業生產循環的每一項作業,以及與第一線林業從業人員的對話,實地認識FSCTM驗證的精神及其於林業經營中帶來的環境、社會、經濟面效益,讓環教教師可深入了解永續森林經營在淨零排放目標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將永續林業的內涵與概念應用於課程活動的規劃與優化中。

  •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