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遷實境SHOW-寫給共同演出的你

從新聞報導到國家政策,「氣候變遷」這四個字時常在各種場合映入眼簾。今年夏天幾度的飆破高溫,以及歷年來捉摸不定的颱風動向,都讓21世紀的地球公民深深感受極端氣候影響。在這個比破百集鄉土劇還要錯綜複雜的世界級劇情中,讓我們先把鏡頭聚焦在全球「氣候」與「森林」兩個角色上,再慢慢透過數週的時間整理出每個人的戲份。Are you ready

▋Action!地球真的發燒了!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PCC2023年第六次評估整合報告中已透過許多情境的模擬,證實氣候系統發生異常,氣候變遷中包括極端氣候事件頻繁增加,導致森林及生態系統產生了異常變化。從一連串的科學報告不斷提醒我們:地球已經「升溫」,且升溫後所發生的氣候事件影響了自然法則,同時威脅全球生物的生存。

▋這帖退燒藥怎麼下?

在氣候變遷威脅下,人類不斷地找尋能夠減緩升溫速度的方法。從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討論的策略可以發現:「森林」在減緩氣候變遷的中佔有一席重要角色。怎麼說呢?從1997年到2023年的COP會議裡,在討論如何減緩氣候變遷、降低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時,總以森林保護、森林管理為討論要點,歷年的會議內容從如何減少毀林、保護森林,一直到森林的永續經營,進一步強調森林生態系服務的價值等重要議題,在在顯示「森林」是全球必須關注的焦點!

「森林永續」一直是斯創最關注的議題,因為健康的森林能夠提供多元的服務,諸如涵養水源、淨化空氣等環境效益,以及維護生物多樣性的生態價值、生產木材和森林副產物之經濟貢獻,更可透過林木儲存二氧化碳的過程,減緩氣候變遷帶來的衝擊。

但究竟氣候變遷是如何影響森林?森林又用何種方式減緩氣候變遷呢?別著急,我們一步一步聊~下集將針對「氣候如何影響森林生態系」進一步探討,以全球視角和極端氣候事件來證明氣候變遷這件事已不是未來式,而是現在進行式。


------------------------


 


地球發燒症狀?極端氣候-森林/生態系統異常-生物生存危機

IPCC第六次評估整合報告指出,觀察到極端天氣事件可歸因於人類影響的證據,且兩者間的連結性比第五次評估報告更強。人類影響增加了複合式極端天氣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包括同時發生熱浪和乾旱的頻率增加。

  1. 【暖化、升溫、森林火災】

全球暖化使得地被植物變得乾燥、融雪提早與地表溫度上升,形成炎熱、乾燥又多風的條件,容易引發森林火災,這可能破壞森林生態系統、減少植被覆蓋並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

  1. 【乾旱、森林生物量改變】

氣候變遷因為暖化之故改變降水模式,使得乾旱頻率增加,導致在草木生長季節時土壤水分減少,造成土壤、植被、水資源暫時或永久性下降,也就是所謂的土地劣化,而一些動植物可能無法適應過快的氣溫變化,導致森林生態系統處於不穩定的狀態。

  1. 強降雨、颱風、森林面積流失】
逐漸上升的溫度也同步在海洋中累積更多熱能,為颱風提供更適合生成的環境,於未來更有機會形成更具威脅性的風暴。而風暴帶來更大規模、更劇烈的強降雨,使得大面積的森林隨著土石滑動而流失。

------------------------
 




這帖退燒藥怎麼下?尋求氣候變遷減緩解方

「森林」會是一帖減緩氣候變遷的退燒藥嗎?也許我們從歷年國際會議的討論中能看出些端倪。

1996IPCC第二次評估報告明確指出溫室氣體上升的影響後,隔年,1997年京都議定書即肯定「森林」對吸存二氧化碳的貢獻,也因為「森林固碳量」是經過科學論證可被量化的數據,而成為國際間具象化、可以抵減碳排放的交易產品。這就是後來碳交易的濫觴!

2005COP11提出「減少濫伐及森林退化造成的溫室氣體排放」(REDD),簡單來說,REDD不只著重在減少毀林、減少碳排放量,對於保護生物多樣性及適度地讓在地居民參與REDD,降低當地居民的經濟壓力都有相當大的幫助。2009年又近一步提出REDD+,納入森林復育和永續森林經營的概念。

在歷經長達18年國際間的協商談判後,終於在2015年巴黎協定中達成共識,締約國協議出初步的國家自主貢獻方案和碳排放交易機制,確立全球減排目標,並且森林永續的整體觀念也已從減少毀林、加強永續森林經營想法及做法中,納入更多減緩與調適方法過程的非碳效益-森林生態系服務效益的重要性。

2021年,格拉斯哥氣候公約在各國談判下,終於針對巴黎協定第六條碳排放交易機制拍板定案,確立碳市場的規則,其中更有超過100位全球領袖共同承諾:「將在2030年前終止森林濫伐與土地流失等問題」,並應許將投入更多資金以保護和恢復森林。

2022COP27會議口號是「一起實踐」,決議為了將全球溫度控制升溫1.5°C內,2030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須較2019年減少43%,另一項決議也強調森林生態系統是地球的儲碳倉庫,人們需要保護森林,同時也要維護生物多樣性。

2023COP28決議逐步淘汰化石燃料,根據IPCC第六次評估報告,燃燒化石燃料產生的二氧化碳占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的75%,遠超過地球的自然碳匯能力,將加速全球暖化。隨著氣候變遷持續惡化,各國面臨的災害也越來越頻繁、嚴重,如極端氣候引發的森林大火、洪水與乾旱,對生態系統與人類生計帶來沉重衝擊。COP28另一項決議是啟動「損失與損害基金」補償機制,「損失與損害基金」的設立是提供金錢幫助因氣候變遷而受災嚴重的開發中國家。這些國家經常受極端氣候影響(如:農田受損、森林遭砍),不僅生計受到衝擊,環境問題也進一步惡化。這筆資金讓他們可以減輕經濟壓力,更有能力去應對未來氣候變遷的挑戰。

2024COP29被稱為「金融COP」,因為會議的核心議題是如何籌措和分配氣候資金,確保資金能有效支持全球氣候行動。會議中通過了新的氣候融資目標,要求已開發國家每年提供3,000億美元,並透過私部門投資、國際金融機構與公私合資模式等多元融資管道,實現每年1.3兆美元的總融資目標。另一項則是正式通過了《巴黎協定》第6.4條的規則,建立全球碳市場更明確的標準和監管機制,提升碳交易的品質與可信度,讓各國和企業更有信心參與減碳行動。這不只是讓個各國與企業有一個減碳的選擇,更重要的是,透過碳市場,資金能夠流向開發中國家,幫助開發中國家執行氣候行動,比如保護森林、推動永續森林經營,甚至發展低碳的經濟模式。這樣一來,氣候行動不再只是少數國家的責任,而是全球共同努力,邁向實現減緩與適應氣候變遷的長期目標。

  •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