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拜訪森林都有不同的理由,又或許不需要理由,那你呢?
隨著國際對永續發展議題的關注日益提升,國內各大學與研究所也積極回應此趨勢,陸續設立與氣候變遷、森林碳匯及ESG(環境、社會與公司治理)等主題相關的系所與課程。這些議題不僅是全球治理的重要方向,也是新世代學生高度關注的核心內容,除了課堂內的理論學習,學生更需要透過實地參與,深化對議題的理解與體會。因此,將戶外教學安排於永續經營的森林環境之中,不僅能讓學生近距離觀察自然生態與環境管理實務,也有助於將抽象的學術概念轉化為具體的學習經驗。透過與真實場域的互動,學生得以從中發掘問題、培養思辨能力,進一步培養面對永續挑戰時所需的專業知能與責任意識。
▋ 學術與實務的火花:在永續經營林場進行思辨與學習
來自農企業及各領域管理菁英的臺灣大學生物產業傳播暨發展學系碩士在職專班(EMBA)學生,在為期四天的「森川里海與農村再生」學習之旅中,最終站選擇了永泰林場作為從海洋走向山林的學習終點,以踏遍全國各地見證農村發展與農產業邁向六級產業化的農業推廣先鋒們,實際踏入不同時期的造林地,感受職人用心照顧森林的成果,並透過實際參與林木撫育的體驗,更深入理解森林經營在生態與永續發展中的關鍵角色。
而來自中央大學永續與綠能科技研究學院的研究生亦至林場進行實地學習,成員多具企業背景並專精於碳相關領域。透過斯創在永續林場中的實務學習帶領,了解到森林經營與森林碳匯之間的關聯性,並透過調查與測計活動,討論臺灣在未來碳匯政策與永續發展上的各種可能性。
▋ 走入森林,開啟永續實踐與國際議題的對話
走入一座永續經營的森林,進行實地觀摩與操作,不僅是知識學習的延伸,更是學術與實務對話的橋樑。透過親身參與林業作業、觀察森林與人為經營的互動,參與者得以將理論轉化為具體經驗,深化對森林碳匯、自然資源管理與永續經營的理解。更重要的是,透過場域引導與跨領域的討論,學員能進一步思辨森林經營如何回應氣候變遷、碳中和、ESG等國際關鍵議題,進而反思臺灣在全球永續浪潮中的角色與可能路徑。這樣的場域學習,不僅強化知識連結,也培養出面對未來挑戰所需的整合能力與全球視野,使森林成為培養行動力與思辨力的最佳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