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生活旅圖誌01-美國Project Learning Tree教學解鎖】


在「拜訪森林的理由」系列中,斯創和各界一起走進森林的朋友們探討森林如何成為永續教育的場域、綠領職涯的起點,以及在地文化記憶的載體。延續這樣的思維,我們將接著以「木生活旅圖誌」為題,展開一段融合自然與生活的全球林木之旅。

「木生活旅圖誌」首站,來到十九世紀起即開始發展戶外教育的美國。在公私部門各自蓬勃發展的組織及系統中,Project Learning TreePLT)是由美國森林協會(American Forest Institute)與西部環境教育委員會(Western Regional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Council)合作發起的一項倡議,1976年創立目的是為了增進青少年對森林的理解,透過以森林為核心的跨學科教學活動,培養兒童和青少年對自然環境的理解與責任感,並強化下一代的觀察、思辨、合作與問題解決能力。


▋ PLT系統的模組化設計與特色

在將近50年的發展中,PLT的系列教學資源已建構出一套模組化系統,可依年齡與主題選擇適切的活動,同時秉持下列特色:

  • 戶外學習導向:強調戶外實作與「做中學」的體驗學習模式
  • 跨學科整合:融合科學、數學、語文藝術與社會議題
  • 對接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鼓勵學生從在地實踐全球責任
  • 適用多元場域:可於校園與家庭及社區等非正式教育場域進行


而按照年齡層設計的方案內容,以美國正規教育的架構可分為以下核心活動群組:

  • 58:融入感官體驗與遊戲式學習,強調探索生活周遭的自然棲地。如:家中後院的野生動物園
  • 811:引導學生從外觀特徵認識動植物的適應能力,進一步培養分類與研究技巧,認識生物多樣性價值。如:繪製生物多樣性圖
  • 1114:發展團隊技能與系統性觀察能力,合作執行野外生態調查,對比不同棲地的非生物與生物要素。如:田野、森林和溪流
  • 家庭與社區參與活動:所有年齡皆可參與,議題包含林火、林產品及永續林業經營等



  從1976美國出發的森林冒險 

在「木生活旅圖誌」的開端,我們從美國Project Learning Tree汲取靈感,看見森林教育如何成為串連人與自然、知識與行動的橋樑。斯創教育工作群期望透過這趟旅程,引領更多人重新認識森林與木材在生活中的角色,並從全球視角出發,挖掘各地與森林教育相關的在地實踐與文化連結。未來,我們將持續拜訪世界不同角落的森林故事,也探索臺灣在這塊領域上的努力與成果,集結成屬於這個世代的「木生活旅圖誌」,邀請每位朋友一起踏上學習與永續共生的旅程。

 

  •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