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生活旅圖誌07-北臺灣的木育館:木頭打造的趣味生活】

上篇認識從北到南幾乎都有據點的兩大木育館,這回從北台灣木育館出發,認識一樣蘊藏著許多親子遊憩的休閒木空間。 

伴隨著全球熱絡的永續議題,親子教育也走向更貼近自然的方向,提供孩子動手操作的學習機會,也引導重新思考人與自然的關係。 

木育館除了有玩樂的功能,從木製玩具到木工DIY,都能以自然木材傳遞永續、資源循環利用的概念,為孩子們打開一扇感知世界、理解永續的大門。 


▋公共親子館打造的木育日常 

以北臺灣來說,臺北市政府營運的《信義親子館》是以公共資源推動木育的一個實例。館內擁有多種木製的遊具與遊戲模組,如木球池、木屋、木製廚房、木製洗衣機、手搖鈴等,吸睛好玩之餘,又能讓孩童在觸摸與操作中培養感官認知與創造力。館內同時設有木工手作區,提供簡單的DIY課程,讓孩子與家長能夠一起動手完成木製作品。 

由桃園市政府營運的《平鎮親子館》導入木育思維,以木育遊樂園為主軸打造的公共親子空間,針對幼齡兒童設計感官導向的大型木造溜滑梯、木球池及木玩具等,讓木頭成為城市中最親切的教育媒材,同時也是全臺第一座以木製遊具為特色的親子館。 


▋用木玩具玩出環境素養 

《玩聚窩》是由台灣玩具圖書館協會與新北市政府合作打造的「玩具銀行旗艦店」,以「玩—與物互動」、「聚—與人互動」、「窩—與境互動」為核心理念,是一處結合自然材質、共享精神與親子共學的木育館。這裡的玩具大多是勸募的二手玩具,種類多樣,每季根據不同主題推出不同玩具,讓各年齡層都能參與其中,進行共玩與感官探索。 

在臺北市的《信誼小太陽親子館》,是由信誼基金會與永豐餘企業攜手規劃的親子空間,館內設施以自然材質為主軸,導入大量木製玩具和教具,透過故事引導與主題式活動,鼓勵孩子自主探索五感體驗。場域內部設計以孩子的探索為核心,讓孩子們在安全的空間中自由玩耍,從遊戲中了解木材的質感、來源及其與生活的關聯。  

木育館打造豐富的遊戲體驗,同時也是累積自然與永續的生活時光。從北臺灣木育館的案例可以發現,親子空間不僅僅是玩樂的地方,更可以成為永續環境教育的起點。孩子與家長能在日常互動中理解循環資源的價值,感受創造的樂趣,同時也能回應孩子與家庭的遊憩需求,一起共學、共感、共創。 

  •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