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生活旅圖誌22-木工坊提供的體驗與專業】


在數位時代的快節奏生活中,螢幕佔據了大部分的時間與注意力,人們習慣於即時回饋與快速產出,但也更渴望從手作中找回真實與專注的感覺。在眾多手作類型中,木作的溫潤質地與沉澱心靈的特性,成為許多人的紓壓首選。

近年來全臺各地陸續出現了許多設備完善且有專業教學的木工空間。這些場所讓民眾不必自備器材,就能安全動手製作,從簡單的木製小物到家具作品,親身體驗木作帶來的樂趣與成就感。


從學習到工藝傳承的專業教學場域

《懷德居木工實驗學校》自成立以來,便以推廣「讓木作成為生活的一部分」為目標,並在新北林口與三峽設有兩個主要校區。林口的「森林夢工場」提供從初階入門到中階實作的木作課程(如:刀具研磨、手工具運用、榫接練習、機器運用等),是都市人週末放慢步調、親近木頭的理想場所;而三峽的「木師基地」除了基礎木工課程外,有更完整的教學空間與設備開設進階主題木工課(如:車床工藝、木雕與設計、木單車製作、提琴製作等),讓學員在職人帶領下,從材料、結構,甚至到美學的層面,都能全方位學習。

由臺南家具產業博物館主導的《魯班學堂》,則是以傳承家具製造工藝與推廣木作教育為核心,課程內容以傳統榫卯技法的結構應用、工藝技術為主(如:榫卯結構、家具設計、木料運用與表面處理等主題),由專業講師親自指導,培養學員從基礎技術到創作思維的能力,紮實的課程設計為想深入鑽研木工技藝的人提供了完整的進修途徑,也延續了家具產業中的工藝脈絡與職人精神。


城市與森林之間的木作體驗

《東勢林業文化園區》保留了伐木時期的歷史記憶,園內「木作小學堂」提供小型木工機械和工具(如:短柄鐵鎚、弓形線鋸、手搖鑽等),也推出體驗課程讓參觀之餘也能親手製作木玩具、小家具或日常小物,帶回獨一無二的紀念品。《林田山林業文化園區》則以林業生活體驗博物館為定位,將昔日林場館舍修復為展覽空間,並將木雕二館規劃為國產材DIY木作體驗區,讓民眾不僅能了解林業文化歷史,更能透過國產木材的DIY增加對森林的情感連結。

特力屋致力於推廣DIY理念,期望每個人都能親手打造生活,因此在多個門市設置《特力屋手創空間》,以木作共遊、親子共學、毛孩共居與綠意共生等四個主題,提供手工具和電動工具,可進行各式原木料裁切、加工、組裝,讓民眾在忙碌生活中重新體驗木作的樂趣。《福樟良材木創工坊》致力將工程剩餘木料應用於木材教育推廣,工坊結合木構建築與設計專業,推動木業文化、木材應用與親子體驗等主題,讓木作教育與永續理念在日常中自然發生。

木作不只是手藝的展現,更成為人們與生活、與自然建立連結的橋梁。無論是初學者,或是深耕工藝的職人,這些木工體驗空間都讓都市居民在每日的忙碌中,有機會能夠放慢節奏、享受生活。
 

  • 左上、右上圖片來源:林業及自然保育署
  •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