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動全民終身學習與文化傳承的願景下,社會教育館所扮演著連結地方知識、產業與日常生活的重要角色,特別是以林業與木工藝為主題的館所,更結合自然資源、人文歷史與生活美學,成為兼具教育性與遊憩價值的公共學習空間。
▋林業文化-產業底蘊立體化
全國林業主題的社教場館,各自承載著不同區域的林產記憶與文化底蘊。其中位於臺中東勢及宜蘭羅東的《林業文化園區》,原為日治時期重要的林木存放及轉運基地,現已轉型為集歷史建築保存、木材運輸設施展示及生態教育為一體的公共場域;而花蓮《林田山林業文化園區》則以完整保留的日式宿舍群、鐵道運材設施及林場生活樣貌,成為山林記憶的活教材。
南投的《車埕木業展示館》則結合獨特的鐵道與木業文化,發展出完整的林業搬運、製材與解說服務,持續結合木工體驗與林業教育推廣,深化民眾對山林文化的理解,是兼具知識性與趣味性的體驗園區。繼續向南方前進,嘉南地區則有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嘉義分署設立的《臺灣木材故事館》,及阿里山林業鐵路及文化資產管理處設立的《嘉義製材所》,展示臺灣原木加工歷史、國產材發展、製材技術演變與木藝活動,強化國人對林業永續與木材利用的認識。
▋匠心生活-工藝之美走入日常
木工藝主題的社教館所,則更關注木質材料在工藝設計與生活實用美學的傳承與創新。桃園《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為國內首創以街區為館的工藝文化聚落,不僅保存大量職人工坊與木器老街建築,更推動榫卯技術、廟宇木作及當代創作展演,活絡在地產業與文化觀光,並與當地工藝師合作推展雕刻技藝的教育與傳承。
苗栗《三義木雕博物館》則為全國唯一以木雕為核心的公立博物館,館藏涵蓋宗教雕刻、生活藝術與當代木雕創作,結合展示與實作空間,打造木藝與生活融合的美學空間,讓遊客從產品、創作到材料應用全方位感受木竹工藝之美。兩處木工藝社教館所皆提供多樣化木工課程與實作體驗,鼓勵全民參與,將木工藝融入生活。
整體而言,上述社教館所不僅保存豐富的林業與木工藝知識資源,更提供互動導覽、手作課程與文化體驗等多元方式,引導民眾深入理解臺灣林產業的歷史背景與技藝價值。相較於單純體驗導向的木育館,這些場館更能提供全面性及系統化的知識傳遞與文化沉浸,是認識林業與木工藝不可或缺的重要場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