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生活旅圖誌15-閱讀森林,理解世界:青少年環境素養的養成之路】

【木生活旅圖誌15-閱讀森林,理解世界:青少年環境素養的養成之路】


上週推薦5本適合共讀的臺灣原創森林主題繪本,提及親子共讀的習慣能為孩子打下扎實的閱讀基礎,培養語言能力、邏輯推理、情感聯結與閱讀興趣。進而在共讀氛圍中成長的青少年開始獨立閱讀時,不只延續閱讀習慣,更能培養「自主學習」及「批判性思考」等關鍵素養。當科普知識結合理性與美感,青少年的學習更能超越文字,深入理解環境議題的脈絡與意義。 

隨著閱讀習慣的建立,青少年逐步具備了獨立探索知識的能力。這時,繪本的功能也從情感陪伴轉向知識深化與視野拓展,特別是具備科學性與系統性的森林科普繪本,結合圖像思考與概念架構,不僅豐富閱讀層次,更能滿足青少年對陸域生態的好奇與求知慾。 


▋ 見樹又見林 

隨著閱讀習慣的建立,青少年逐步具備了獨立探索知識的能力。這時,繪本的功能也從情感陪伴轉向知識深化與視野拓展,特別是具備科學性與系統性的森林科普繪本,結合圖像思考與概念架構,不僅豐富閱讀層次,更能滿足青少年對陸域生態的好奇與求知慾。 

以下精選三本國內外創作的森林科普繪本,從單株樹木的生態,到整體森林系統,再到臺灣在地原生植物的探索旅程。藉由精美的圖解百科,培養整合自主觀察學習力,也為青少年打開理解森林的多重面向。 

《樹》 
從樹的根、莖、葉等構造在不同環境發展出各異其趣的型態開始,延伸到生活上食衣住行的利用。從生物知識、環境保育、文化藝術等角度,帶領讀者重新認識「樹」,也讓讀者了解到:人的一生從起始到終點,樹木都和我們在一起。 

《森林,我們的家》 
兩位來自西班牙的林業工程師,以時間和空間的維度出發介紹森林生態系,將視角延伸至森林整體,強調生物多樣性、森林對人類的重要性與共生價值。同時向讀者介紹我們可以做什麼,讓森林繼續存在,也使人類能繼續存在。 

《不可思議的森之島》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第一本聚焦「 臺灣原生樹木 」且兼具生態及美感素養的植物科普繪本。從「自然脈絡」、「生態祕密」到「生活感知」三大主軸切入,重新爬梳島嶼原生樹木的生命軌跡,揭開臺灣在植物地理中獨特且精采的生態定位,認識島嶼森林的驚奇之處,連結與樹共生的常民智慧,也一同探尋永續林業的森活之道。 


▋ 森林知識地圖 

三本作品皆以「系統性科普架構」為共通特色。從微觀(單株)到宏觀(整體森林生態系),再進入特定地域(臺灣原生樹種),層層展開。內容組織上強調知識脈絡鋪陳,從生態認識到科學調查,進一步連結文化,幫助青少年建立知識框架。無論是思辨學習還是生態感知,青少年閱讀時都能從中逐步擴展視野。 

森林科普繪本透過減少故事化敘事、強調組織架構與科學概念的方式,以書中的溫柔提醒反思人類和「樹」的關係,讓青少年能更清晰地建構對自然的理解與保育認同。這類繪本給人美感的體驗,更是塑造環境意識與世界觀的有效媒介,幫助青少年在閱讀中理解保育價值,並更勇於實踐環境行動。 

 

  •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