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生活旅圖誌17-臺灣木育師資的培力搖籃】


學習木工能讓人親近自然素材,理解木材的觸感與特質,並有助於立體空間概念、執行力和專注力的養成。對於想要成為木育教育的推廣者一員來說,臺灣目前逐步建立完整的木育師資培訓體系,形成一條由體驗到專業的完整學習路徑,讓一般民眾也能加入木育推廣的行列,使更多人能夠從木質材料、林木產業到臺灣森林環境有全面的認識和理解。


厚植木藝教育能量

桃園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的《木生活美學教學平台》是以學校教師為核心的教育推動機制,打造木藝主題教材與教學資源整合系統,辦理各類研習強化學校教師的木藝知能與教學能力,包括木藝賞析、木工入門技術與工具操作、實作工作坊、戶外參訪等課程,形式多樣且互動性強。

《木生活美學教學平台》提供的研習課程邀請專業講師與在地木藝師,帶領學校教師認識木材特性、工具操作與安全規範,並示範如何將木工結合跨領域課程。透過實作演練與工作坊,學校教師能親自體驗製作木製品的過程,並學習如何將這些經驗轉化為適合國小、國中不同年齡層的課程設計。此外,研習還包含教師間的交流與成果發表,讓不同學校的教師能分享教學心得,形成木藝教育的專業社群。


成為木育教育的種子師資

2024年,台灣工藝美術學校與根源企業有限公司在宜蘭共同設立《木育師資培訓暨教學研發基地》,成為木工藝教學研發、師資培訓與國產木材開發的據點。透過木工藝推廣與國產材使用,將環境意識與生活美學整合入教育過程中,促進教育者、產業者與政府單位間的合作,提升整體木育教育的深度與廣度。

培訓課程的首要目標是培養具有專業素養的木育師資,與初階的木工體驗不同,屬於專業的進階課程,同時掌握木工術科操作與教學引導能力。課程精神著重於引導學員培養「專注、耐心、理解自然」的態度,使木育不僅是木工技術訓練,而是傳達文化價值與永續理念的教育實踐,推動生活美學與文化傳承的重要力量。

  • 照片來源:桃園市立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木生活美學教學平台
  •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