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生活旅圖誌27-從臺灣木育潛力點出發,攜手串聯新森活】


《木生活旅圖誌》帶著大家探索臺灣各地的木育資源,從各地的各級學校、木育館、木工坊、林業作業現場、社教館所、觀光工廠、展售空間等空間場域,到課程推動、教材出版、教具設計等軟體資源,都讓我們看見臺灣已經具備了滿滿的木育推動能量!


▋木育扮演「森林永續經營及產業振興」的社會溝通角色

「木育」一詞自從2004年在北海道由地方組織啟動,進而影響中央單位形成全國性木育政策,讓在臺灣的我們看見了公私協力扎根木育,進而重新帶動地方木材產業發展的歷程。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也從2025年起,啟動「推動木育發展與輔導示範計畫」,由政府部門帶頭釐清在臺灣推動木育的待解決課題與推動架構,對接各公私部門已經儲備的推動能量,一起形成屬於臺灣的「木育」倡議與行動,讓木育扮演「森林永續經營及產業振興」的社會溝通角色。

臺灣與日本有不同的林業歷史脈絡以及木材應用文化,因此,臺灣需要定義屬於自己的木育,也需要有為臺灣量身打造的木育推動目標,也透過國內木育資源的盤點,集結眾人之力,讓教育工作者、木工木藝推動者一起投入木育的行列。


▋「木育」是全齡教育,也是新森活運動

斯創教育工作群協助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執行「推動木育發展與輔導示範計畫」,經過8個月的研商與修訂,確認在臺灣所推動的木育將以「與木共生.林業永續」為宗旨,釐清屬於臺灣木育的定義是:「透過與木竹互動和學習,瞭解生活與森林的關係,支持國產材的合理利用」,並且勾勒出到2035年「人人有機會參與木育,認同國產材合理利用」的推動願景,以及「全齡參與木育,體驗永續木材」、「提升全民對國產材的認同」、「增進跨域合作,展現森林資源合理利用價值」的目標。

從上位計劃的研擬,可以看出在臺灣的「木育」的推動是重新讓森林回到生活契機,翻轉大眾對林業的誤解、打破使用木質材料的迷思,進而積極使用有益環境與人本健康的材料、讓森林資源成為生活的日常。因此,「木育」是全齡教育,也是新森活運動!

斯創教育工作群也將這段時間所盤點的木育推動潛力點提供各界參考,期待透過各種專業、各種領域的串連與整合,在多樣化的場域中,讓木育的推動不再只是木材的接觸或木質調的嗜愛,更延伸至對森林資源的理解與林業體系的支持行動!
 









  •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