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的《木生活旅圖誌》來到了森林覆蓋率位在前段班的北歐國家。自18世紀工業革命開始,蒸汽機的普及化讓木材需求急速上升,加速了北歐當地林業發展,成為國家經濟的重要支柱,卻也讓森林遭到過度砍伐,使得年輕世代與自然的連結逐漸淡化,對於森林也不再了解。
在這樣的背景下,挪威、瑞典、芬蘭於1999年發起了Forest in Schools programme,希望將森林教育帶入校園,讓孩子從小就有機會接觸森林。到了2000年,這項計畫與環境教育基金會(Foundation for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FEE)合作,轉型爲Learning About Forests(LEAF),將森林教育推動至全球各地,使LEAF成為一項全球性的森林教育計畫。
▋ LEAF的教學循環及主題
LEAF至今已在全球超過25個國家落地執行,以學校和社區為核心推廣,課程內容涵蓋生物多樣性、水、氣候、產品、社區、創新等六項。這些主題不僅能讓參與者探索和理解森林的重要性,還能串連森林與生活,形塑出兼具教育、環境保護與社會參與的全球森林教育文化。
在課程設計上,LEAF提供觀察、探索、分析、發展等四步驟的教學循環,引導參與者深度學習:
- 觀察-觀察大自然,發現值得探索的議題。(例如:親自走入森林,感受森林環境與管理的真實情境)
- 探索-深入瞭解議題。(例如:觀察兩片不同經營模式的林地,具體說出不一樣之處。)
- 分析-統整獲得的資訊並轉換成知識。(例如:由參與者模擬一塊林地的經營計畫,並提出經營理由與預期成果。)
- 發展-將知識轉化成實際行動。(例如:鼓勵參與者可實際參與林業經營或推廣使用合法驗證木材等,讓知識轉化為實際影響力。)
LEAF透過系統性的學習循環,讓參與者培養思考統整、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實踐中加深與森林的連結,讓森林成為日常生活緊密連結的一部分。
▋ 從童年扎根的森林素養
透過 LEAF 計畫,森林不再遙不可及,而是與人們的生活環環相扣。
挪威人民在LEAF近25年的薰陶下,當年的孩童已成為有能力的大人、成為喜愛木材也認同使用木材的公民。著名的【奧斯陸機場】在擴建航廈時,就大量使用來自當地斯堪地那維亞森林的木材(也就是國產材),大幅降低碳足跡和能源消耗,被視為全球最環保的機場!另外,北歐人民因為從小接受森林教育,因此對於碳吸收、碳排放等綠色概念並不陌生,這也讓北歐國家在推動碳權、碳稅等氣候變遷所帶來的新政策時接受度更高。
作為特色之一,LEAF強調核心思維和地方特色的結合,鼓勵各地依照當地的生態、文化需求來設計課程活動,讓森林教育因地制宜,且深入人心。當然LEAF也在官方網站上公開豐富的教案資源和實際案例讓教學者靈活運用,這也使森林教育不再只是課本裡的生硬文字,更能融入生活中的每個角落。
圖片來源:FEE International